項目位于卡皮茲和伊諾伊諾兩省之間,從馬尼拉到Roxas城乘坐飛機大約1小時5分鐘,然后需要坐車2小時到礦區,該項目由地質專家Mr.Marcelo 及胡國廉博士推薦,由Teresa 公司向菲律賓資源部DENR申報了MPSA大型開采證同年該公司與五礦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2012/3/9五礦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收到Teresa 公司的整套相關資料,五礦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安排國內中冶地質勘探總局總工程師到實地勘探(報告附后),至今為止該金礦是在菲律賓資源部的開采手續最齊全的項目之一,根據勘探報告該礦基本情況介紹如下:
Canapian-Pacuan 銅金礦項目位于大型開采證(即礦產分配協議或MPSA)第107-98-VI號覆蓋的面積為4,719.75公頃的地域范圍內。項目區域的地理坐標為北緯11°19′00″-11°17′30″,東經122°53′30″-122°57′00″.該項目跨立菲律賓中部班乃島伊諾伊諾省Lemery鎮Pacuan村和卡皮茲省Maayon鎮Canapian村。
1.0 脈狀金礦的發現
在Maayon鎮Canapian村,東西走向的178山山脊范圍內,沿著該范圍內進行的隧道(龍洞)勘探工作,對脈金礦化作用是一個很好例證。之前該公司的調查是尋找其他類型金礦為目的的。于是在該地178山山脈的北部,發現了一條寬度在0.3到0.4的石英金脈(北部礦脈)。這條礦脈幾乎沿著東北東走向的垂直斷層,整個斷層由碎裂性的硅和含粘土物質的角閃巖組成。物質松閃且緊靠斷層擦痕面的頂壁。
在2008年年底,地質專家組做了查證核實工作,可是,由于平巷塌方和龍洞內塌陷,所以卻沒有能夠進入,也沒能夠取到之前于2007年所考察調研且在進行小規模開采范圍的樣品。
沿著短沉井的坑道口,露出了帶角閃巖或折裂閃長巖性質的圍巖,尺寸約在0.25到0.3米之間。礦脈結構和硅化層有近1米的寬度。多數平行的石英巖脈沿著硅化圍巖和鏡巖圍巖生長,東西走向,下潛角度為75°N到80°N。沿著礦脈底壁,走向為東西方向,下潛角度在65-70°N,在規劃巖層和角閃巖出現的范圍內有一個3厘米到5厘米厚度的弧口鑿。小石英巖脈的構成成分里也有斷裂成分物填充在硅化圍巖里。
巖石學上看,石英脈物質(樣品RCP-05)含一種暗淡的或呈網狀(小方格狀的或十字狀的)的顆粒石英替代物(照片D),且質地為刀刃—狗牙型,伴生著黃鐵礦(照片E&F),大大部分為自然金和針鐵礦的二級填充物。
圖片D
圖片E
圖片F
根據Montero先生,地下部分的金礦礦脈(走向為沿178山脊的北部和南部的陡坡)一直從山脈頂部生長到約地下100米深的地方,石英脈的增長幅度最大寬度在1米,并且下潛角度適中(50—60°N)。事實上,在深處有一條連接起來的隧道可作為到Tagabang小溪東北平巷處的通道。
從北部朝向的入口處化驗的氧化脈有金15.38克/噸,銀6.1克/噸,百萬分之415的銅,百萬分之175的鉛,百萬分之189的鋅,百萬分之141的鉬和百萬分之14的砷(附錄4)。從北部朝向處采的樣品(RCP)化驗為金0.72克/噸,銀1.1克/噸,百萬分之71銅,百萬分之55的鉛,百萬分之49的鋅,百萬分之23的鉬和百萬分之20的砷。
在南部朝向礦脈結構的靠近底壁部分(RCP-07),化驗分析僅僅為金0.062克/噸,銀0.9克/噸,百萬分之268的銅,百萬分之36的鉛,百萬分之310的鋅,百萬分之18的鉬和百萬分之3的砷。頂壁的石英脈成分化驗(RCP-06)分析僅為金0.032克/噸,銀小于0.5克/噸,百萬分之336的銅,百萬分之15的鉛,百萬分之200的鉬和百萬分之2的砷。
4件樣品都是在2006年該公司在北部朝向礦脈地方不同位置考察時所取的樣,每個采樣點的間隔在50米的范圍內,所生長出來的金的品位是在8.53到25.03克/噸(TMC,2006年)。在山脈頂部,2006年調查也進行了對相同礦脈進行取樣,但是從其中兩份樣品中,其分析報告注明金的含量僅僅在0.60到0.87克/噸。
1.1巖脈類型目錄
自從2007年,該公司就對含金的石英脈進行了勘察,如下為其列表(表2):
地名 巖脈類型 豎井/平巷 巖脈走向 海拔高度 狀態
1. Agtambo Agtambo礦脈 7W暗井 S 85°w 174米 已廢棄
2. Agtambo Agtambo礦脈 靠近7W暗井旁 S 85°w 174米 已廢棄
3. Agtambo Agtambo礦脈 1E暗井 N65°W 分裂帶 183米 已廢棄
4. Agbinla 4巖脈 4E暗井 E-W 170米 未廢棄
5. Agninla 4巖脈 27E暗井/W入口 N65°W到N85°E 165米 未廢棄
6. Agninla 3巖脈 10E N85°W 159米 廢棄
7. Agninla 3巖脈 Mindanao暗井 N85°W 160米 遺棄
8. Agninla 3巖脈 24E平巷E/主龍洞 70°W 124米 未廢棄
9. Agninla 3巖脈 31E暗井 N65°W 160米 未廢棄
10. Agninla 南部巖脈 17E入口-西 N80°W 128米 未廢棄
2.0礦脈共生礦物
根據2011年該公司最近開挖的平巷和暗井,在地下礦脈處所取樣品的化驗證明了以下的結果:
階段1 高溫熱液礦脈 - 斷裂帶通過綠簾石和無水硫酸鈣(可能與在1999年由MIMPI所做鉆探提取到的班銅成礦相關)填充閃長巖圍巖。
階段2 2A 中溫熱液帶 –較薄的金礦成礦液體流入斷層/剪碎帶形成葉片狀的白色硫化鐵和石英,以及平行礦脈裂口。
2B 中淺層中低溫熱液礦床白色石英硫化鐵礦脈由灰色石英黃鐵礦所替代/沉積而來,底壁的礦脈組成是灰色石英硫化鐵的硅化作用和斷裂填充組成,有些部分也包含頂壁,石英條帶礦也由這樣發展演變而來(白色和灰色石英)。
階段3 淺層熱液在某些部位,早期1含有無水石膏和貧瘠的白色石英(不含硫鐵礦的)。
在2A和2B階段是被認為與在Canapian項目淺層熱液脈成礦有關系的主金礦成礦地質幕。
上述巖相礦石學報告見附件1
1.0 成礦方式和成礦預測
在Agbinla地區,該公司在相關地質工作上所呈現的成礦方式,總體上為東西方向的走向,且礦脈呈曲線形,變化角度在N80°E到65°W。
沿著礦脈的走向觀察,礦脈也變窄變寬,寬的部分可以達到0.8到1米之間的厚度,窄的地方在0.15到0.2的厚度。另外,從東西走向主脈上的朝東北和西北上的分脈上有著相同的情況但是其厚度很薄,在0.1到0.2米厚度。在主脈的同向位置,也出現兩條平行裂縫。
同樣,主礦脈要么是由斷層,要么是由剪切構造的成礦控制。沿著頂壁,斷層包含了厚度在0.1到0.2米裂縫,將鏡子巖和剪碎帶分開。
根據脈相的方向的不規則和脈相厚度的相對穩定,在Canapian地區,礦脈控制的整體壓力結構很可能是由于小部分走向位移成分壓縮的結果。
較寬的礦脈上,其張力的特點更可能是由于壓縮壓力的釋放所造成的,但是這僅僅局限在礦脈結構上的地方,諸如沿著東西走向的線狀部分。底壁的硅化部分也證明了地面低處的壓力造成的(主要是由于淺層地殼水平面到靠近淺層熱液條件下的作用),這也使得巖漿熱液流出主礦脈外。
2.0 礦脈厚度
礦脈 豎井/平巷 巖脈走向 厚度 項目高度
1.0 相關的高度硅化的底壁(底壁也出現類似),含有石英硫化鐵和金,在這里最初也被認為是礦產可能出現的地方,并且也在Agbinla礦脈上也有如下的厚度:
礦脈 豎井/平巷 巖脈走向 厚度 項目高度
5.0最初資源的估算
按照該公司所做的Agbinla礦脈上所做的地質填圖數據來看,以下為在礦脈和相關硅化圍巖上的估算:
石英脈結構上的估算
主脈 地質工作的探洞/暗井 平均脈厚度 長度 寬度 總噸數
說明:
1.針對石英脈和硅化層和底壁使用的是2.5.
2.針對礦脈儲量進行的保守估算的基本高度為100米。
3.總體來看,沿著項目的方向/其長度來看,是有連續性的。
硅化巖圍巖
主脈 地質工作的探洞/暗井 平均脈厚度 長度 寬度 總噸數
加上硅化和Agbinla礦脈,總共最初確認資源量為如下:
主脈 硅化層總量 礦脈層總量 總共
注:上述注明的資源包含了暗井/平坑部分的礦脈區塊??墒?,通過平坑,其主礦脈的覆蓋仍然有限,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的測量資源僅僅在上述資源量的5百萬分之。北部Agtambo面的礦脈不含在此。
推測資源量
根據上述礦脈的項目,在山脈178山脊從西到東的方向,以下為其附加的推測資源量:
主脈結構 推斷資源(西) 推斷資源(東) 整個推斷資源
8.0礦脈金的品位
在先前在Canapian取樣的調查和取樣(2006年到2010年),其化驗的平均品位在14.8克/噸,可是未分析硅化層樣品的化驗和取樣。
2011年該公司在Agtambo-Agbinla進行了取樣,其報告如下:
在2011年10月到11月于Agbinla地取樣所化驗的結果如下:
應注意的是。在2007年該公司的調查,在現在該公司4E號處的龍洞旁邊的Montero的平坑里的取樣化驗為15.28克/噸。這是從27E龍洞里的4號脈朝西延伸的部分,見圖(2)。
另外,根據之前小型證所進行的采礦,當地和達沃的工匠確認的金礦的回收率為:
在Agbinla(Canapian)金礦品位的可變性,針對在菲律賓諸多淺層熱液性的黃金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因此,系統化的取樣對估算該金礦礦脈儲量更為平均。沿著上述礦脈和在地下開砸交叉性的洞口也能夠達到相同效果。
項目聯系人:張女士
聯系電話:027-87871786